欢迎比利时客户参观沧龙工厂
近日,比利时客户一人参观了沧龙集团位于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的工业园区。上午10时30分,比利时客户在沧龙总经理高总的带领下,头戴安全帽,分别参观了钢结构生产车间和保温夹芯板生产线。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地6万平方米的钢结构生产车间。车间顶部天车轨道纵横有序,地面AGV无人搬运车穿梭如织,20余台进口数控设备正发出规律的低鸣。这里是沧龙“智能工厂”的核心区,也是比利时客户此行的首站。
在下料中心,高总指向一台德国通快激光切割机:“这台设备搭载三维扫描系统,可直接识别BIM模型参数,切割精度能达到±0.3mm。”说话间,一块厚度20mm的Q355B钢板被送入加工位,淡蓝色的激光束如游龙般游走,3分钟后,一组符合欧盟EN1090标准的H型钢构件已整齐码放,切口光滑如镜,连边缘的热影响区都控制得极小。
转入焊接装配区,6台六轴焊接机器人正“协同作战”。机械臂末端的高精度焊枪喷吐着稳定弧光,将钢柱与钢梁的接缝逐一“缝合”。“这些机器人采用离线编程+视觉引导技术,能自动修正构件装配误差。”焊接工艺师张师傅拿起刚完成的焊接试件,“每条焊缝都要经过超声波探伤和X射线检测,一级焊缝合格率100%。”亚历克斯先生俯身用放大镜观察焊缝,鱼鳞状的纹路均匀细密,无气孔、无夹渣,他点头记录:“这与我们在德国看到的钢结构工艺标准基本一致。”
穿过焊接区,是涂装车间。抛丸除锈设备内,钢构件在高速旋转的钢丸流中“淋浴”,8分钟后表面已露出均匀的金属原色。紧接着进入无尘喷涂房,高压静电喷枪将氟碳面漆均匀吸附在构件上,30秒内形成80μm厚的致密涂层。“我们的涂层盐雾试验可达1500小时,海上项目也能应对。”高总递上第三方检测报告,亚历克斯先生用指尖轻触涂层表面,触感细腻无颗粒,“这种防护能力,完全能满足比利时沿海项目的耐候需求。”
午后,带客户转场至保温夹芯板生产线。这条引进意大利技术的自动化产线,正以每分钟12米的速度“吐”出米黄色的夹芯板。这是沧龙为欧洲客户定制的聚氨酯封边岩棉板,将用于比利时某物流中心的屋顶与墙体。
在芯材制备区,技术员打开刚下线的岩棉芯材,雪白的纤维呈规则的三维分布,密度精准控制在120kg/m³。“我们的岩棉原料渣球含量低于5%,导热系数仅0.038W/(m·K)。”生产主管李姐解释道,“芯材进入复合工序前,会先通过红外测厚仪,确保每块芯材厚度偏差不超过0.5mm。”亚历克斯先生用手电筒侧照板芯,光线几乎无法穿透,这意味着芯材的密实度与均匀性达到了高标准。
来到复合成型段,两台德国进口的高速压合机正将彩涂钢板与芯材“亲密贴合”。“压合温度控制在180℃,压力0.6MPa,持续30秒。”李姐指着屏幕上的实时参数,“这能让面板与芯材的粘结强度达到0.15MPa,远超欧盟EN14509标准的0.1MPa。”说话间,一块刚成型的夹芯板被送进拉力测试区,机器缓缓施加拉力,当数值跳到0.16MPa时,面板与芯材依然紧密贴合,没有出现分层。
下午4时,双方来到郑州的办公室展开座谈。会议室墙上挂着沧龙参与建设的欧洲项目案例:瑞典网球场、德国物流仓库,每一张实景图都在诉说着“中国智造”的落地能力。
“今天的参观,颠覆了我对‘中国制造’的固有印象。”亚历克斯先生放下笔记本,“从钢结构车间的智能控制,到夹芯板线的品控细节,沧龙展现出的技术能力与严谨态度,完全匹配我们对高端基建项目的需求。”沧龙集团总经理高总回应:“比利时是全球绿色建筑的标杆,我们专门针对欧洲标准优化了生产工艺。比如夹芯板的防火等级达到EN13501-1 B级,钢结构焊缝可追溯至每个操作工人。”
座谈会尾声,双方当场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他起身与高总握手,道:“这不是简单的交易,而是两个国家对高质量基建的共同追求。”
夕阳为车间镀上一层暖金,刚下线的夹芯板在堆场整齐列队,表面的氟碳涂层折射出细碎的光。这场跨越1.2万公里的考察,不仅是一次“眼见为实”的验证,更在“中国智造”与“欧洲标准”之间,架起了一座信任的桥梁。